跳到主要內容

我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日子 - 直島 2-3 ( Lee Ufan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Benesse House (倍樂生之屋)沿岸、家計畫 )

我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日子 ㄧ 豐島 太陽西下前

第七天 — 豐島 太陽西下前

最後回去時港口的夕陽

延續先前,還在山的這頭苦惱的我,看到遠處開來了一輛車,甚至都懷疑是否因為熱昏所看到的山市蜃樓,等到車子真的靠近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能硬著頭皮向前詢問,車窗搖了下來是一對日本情侶,用簡單的日文溝通後,原來對方也是旅客,似乎還在研究該往哪前進,只好跟對方道別,正打算走回山路的我聽到後方傳來的輕輕的喇叭聲,車子再度緩緩地靠了過來,搖下車窗微笑著臉示意載我上車。

「 ありがとう(謝謝)。」一坐上車清涼的冷氣吹拂過來,才感受自己的汗流浹背。

前排這對熱心的情侶們,手忙腳亂地想幫我用導航查詢要餐廳的位置,但因為山上根本無法搜尋,只好先試著離開此地,開始用英文夾雜著日文交談,以下是翻成中文的對話。

「 你們是在這裡租車的嗎?」我先開口詢問。

「 對呀!本來想租腳踏車但都被租完了。」女生轉過頭來親切的回答。

「 啊!我也是,好快就被租完了。」

「 真的。」情侶們一同笑著。

「 好像這邊應該是市區了吧?!」男生慢慢地開著車,看著外頭的情形。

「 應該是在附近了。」我看著這熟悉的景色。

果然前方就是要去的餐廳,原本應該是我一人興奮的抵達目的地,但另外兩人卻跟我同樣的開心歡呼,下了車之後仍繼續揮手與他們道謝,直到他們離開了眼前的視線。


島廚房
轉身走進餐廳,離預約的時間遲到了十幾分鐘,幸好還有保留我的位置,餐點選擇很簡單,由於以當天島上的新鮮材料為主,所以只會推出兩樣的主菜,選擇咖哩口味的我,喝了一口冰水,等待餐點時環顧著由安部良設計的開放式餐廳,寬大的屋簷環抱著室內與室外的空間,用餐的客人彷彿也被用心的環抱著。

餐點
一邊吃著新鮮的蔬果一邊回想剛剛的情景,其實自己並不是個輕易搭便車的人,或許那對情侶平常也不會讓陌生人搭便車,可能是小島的自然而然覺得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有人伸出援手,而這份参著有人情味的一餐吃起來果然特別美味。

豐島的貓群
休息過後,下一站是來豐島時就很期待的作品,坐著公車從唐櫃岡集會所到森萬里子作品前站牌,山坡下有負責的工作人員說由於設備出了問題,所以這幾天都無法正常的發光,雖然內心有點失望,但既然都到了還是就上去看看吧。

トムナフーリ

トムナフーリ/ Tom Na H-iu
森萬里子後期作品常來呈現生與死的概念,以轉世的靈魂傳說為啟發,據說要花上很長的一段時間,靈魂才能移至新的化身,水池中的雕塑的發光體與神岡宇宙基本粒子研究設施(Super-Kamiokande)透過電腦連線,當發現有超新星爆發(星球死亡)時就會因應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芒,來探討著宇宙的靈魂寄託。

在森林感受完宇宙的聯繫後,緊接著搭上公車到唐櫃港前站,參觀以幾何線條作品聞名的德國當代藝術家Tobias Rehberger為瀨戶賴海改造的房子設計 ㄧ Was du liebst, bring dich auch zum weinen(japanese franchise version)。
Tobias Rehberger 作品

從入口到中庭以及二樓,從天花板到地板每個空間都有著不同的視覺紋路組成,卻又融合成為一個藝術品。

接著在快步走到同一條街道的豐島橫尾館,透過永山祐子建築師的以紅色為主體將橫尾忠則藝術家作品完整呈現出生與死的意境,改造三棟老房子分別以「主建築」、「倉庫」、「儲物間」構成,透過紅色的玻璃投射出去所看到單一色彩的景象,彷彿在這頭正常的世界看到另一端的世界。


豐島橫尾館外觀
室內展示11件平面作品,石庭當中的象徵女性的河流似是尼羅河、冥河貫穿其中,以男性為意念的圓筒狀塔裡則貼滿橫尾藝術家收集的9000張瀑布明信片,在這個藝術館裡一再將平面的畫作提升到三度的空間思維,讓參觀的人就像是走了一趟神秘觀感的旅程。

豐島橫尾館

最後在僅剩閉館的一點時間,快步走到設計直島錢湯「I♥湯」和家計劃 “Haisha的藝術家大竹伸朗的另一個作品ㄧ針工廠。


針工廠
與先前異國風味的感覺不同,這次呈現原始的概念,將棄置在宇和島造船廠約30年的木骨架船身與舊勾針工廠合體,上下顛倒的船身與周遭赤裸的牆面、屋頂的波浪狀石板,一起在空間裡發酵。

一旁的冰淇淋店
結束完一天的觀賞行程,為自己打了大勾,悠悠地走到ㄧ旁的冰淇淋店做為完美的落幕,回程還有老爺爺的招牌在夕陽餘暉下與我招招手。


路上的老爺爺招牌


▶上一篇 我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日子 ㄧ 豐島美術館
▶下一篇 我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日子 ㄧ  豐島人情味夜晚和犬島廢墟感
-----------------------------------------------------------

👏 👏 歡迎追蹤粉絲專頁如下 ✅

FB 旅人YU ☕
IG a_travel_intern_yu ☕
Twitter a travel yu ☕

留言

  1. Play'n GO - JTM Hub
    Join 김천 출장안마 our 전라북도 출장샵 exciting gaming 영주 출장안마 party at JTM's wide range 김해 출장안마 of games including Slots, Blackjack, Roulette, Video Poker and 대구광역 출장안마 more! Register now!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日子 ㄧ 豐島美術館

第七天 豐島美術館 隱身在山的一角,眺望著海的視線,靜靜地等待前來的人進入「母型 」的軀體,如同其他在我之前的人,在地球上生活一樣。 豐島美術館 2007年豐島團隊邀請以裝置藝術類型聞名,總是做出讓人感受喜悅作品的 藝術家內藤裡,團隊希望能呈現只有在豐島才能感受到的作品,並且一次能讓多數的人都可一同感受,有別於2001年在直島的家計畫「kinza 」一次只能一人觀賞的限制。 關於豐島的概念,藝術家構思了幾年後提出了結合了這座島每個環境層面,以水推演在這土地上從白天到夜晚隨著風持續向前的意念。 母型水滴 2015年還時與拍攝紀錄片導演中村佑子合作「  A Room of Her Own : Rei Naito and Light 」,在兩年的拍攝下,紀錄五位不同身分背景的女性在豐島美術館 「 母型 」的概念下,所回應的方式。 美術館的設計則是曾與妹島和世設計過金沢21世紀美術館的西沢立衛建築師,在2010年受邀為豐島設計能與週遭環境融為一體的藝術中心,秉持著設計初衷克服實施的困難度,以兩倍厚的鐵強化鋼架,花了22個小時動用了120台混泥土車倒入成型,等待五個星期穩固後,最後再用六個星期的時間挖掘這新的混凝土殼體,成就了不用一根柱子支撐內部的 寬闊美術館。 美術館圖片 美術館與內藤裡的藝術品相互回應,呈現流動的水滴彎曲線條,將原本混凝土殼體延伸60公尺的長度讓室內的面積增大,兩邊的挖空的窗戶也都是拉低的視野,豐島的光、雨、新鮮的空氣得以進入,如Benesse house的宗旨將環境、藝術、建築物這三個元素融成一體。 美術館外型 建築師特地在周圍種植了當地的植物,配合著左邊的梯田,前面的瀨戶內海視線,沿著這條白色小徑圍繞著藝術中心、咖啡館、售票中心感受到只屬於豐島才有的氣氛。 售票中心 紀念館外 紀念館內 很難想像在過去從1970開始到2000年間,產生了不法的企業在此投棄重金屬等廢物料,當時甚至有「 荒廢的島 」別稱,所幸在2009年開始投入的改善計畫,跟當地居民一同再生恢復了250塊梯田,和6.2公頃的田野,讓這座島漸漸地恢復符合豐盛之島的原名「豐島」。 美術館周邊環境 美術館周邊環境 按

我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日子ㄧ直島 2-1 ( 地中美術館 ㄧ 建築物 )

第六天- 直島 ( 10/13 地中美術館 ㄧ 建築物 ) 地中美術館 今天要去見傳說中的地中美術館真面目了,先前聽路上的旅人說先在 網站 預約好參觀的時間才不用現場等待排隊, 所以還是乖乖地多付了網上訂購的費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護照門票通常可直接進入島上的展場作品,但博物館方面需要另外加購。 由福武基金會福武總一郎理事長出資的Benesse house計畫,延著直島南方打造了一系列美術館巡禮,倍樂生之屋、李禹煥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2004年建立的地中美術館(ちちゅうびじゅつかん、Chichu Art Museum),所謂的地中也就是在地底下的意思,當安藤忠雄要為直島打造美術館計畫時,思考著大自然與人文的關係並存方式,為了盡量不破壞島上的景觀,選擇將建築物建在地底下,從空中觀看這幾何圖形的外觀,與綠地相得益的座落在島上,就像是秘密花園的神秘世界。 地中美術館上方 以往美術館總是會換上不同的策展主題再進行規劃,然而地中美術館是為了Claude Monet 克勞德·莫內、James Turrell 詹姆斯·特瑞爾、Walter De Maria 瓦爾特·德馬里亞,這三位藝術家量身訂造的設計,永遠地在地下裡等著大家(鬼片的氣氛?!)。 入口處 打造了莫內畫中的風景,從售票中心到美術館入口處種植了約有400平方米的睡蓮池塘,讓前來的人在未踏入美術館前,可先感受著此地季節的變化。 池中花園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有換上室內鞋的習慣,連地中美術館也依此傳統,在進入各展廳時需換上備有的白色室內鞋,一方面維護展館的清潔,另一方面降低鞋子的磨擦生以免影響觀看品質。 等著預約的時間排隊進場,穿過入口的隧道,那單一色系的清水模令人感到冰冷卻平靜的微妙平衡,領著前往的人進到了地底的世界。「 走 」,在美術館走著,是最適合安藤大師建築的詞彙,適當的走廊寬度讓人順著坡度前進,視線跟著牆上傾斜挖空的一條間距看著外面種植的馬尾草或岡山縣的石灰石跟你打招呼,間距裡沒有多餘的欄杆支撐,只有自然光灑落進來,照亮了地底下這棟與世無爭的美術館。 美術館走廊 美術館的天空 安藤大師以人的角度來考量建築物的構造,在休息處設置了從秋田縣運來的傳統日式木頭作為長椅,一旁的自然光從牆上的縫隙透了進來

我在瀨戶內海藝術祭的日子ㄧ直島 2-2 ( 地中美術館 ㄧ 藝術家 )

第六天- 直島 ( 地中美術館 ㄧ   藝術家 ) 起了一個大早,前往店員說的山上新鮮麵包店買早餐,指著櫃台上所要購買的麵包款式後,店員將後方放在烤箱裡的麵包拿出來,雖然款式不多,但充滿職人精神的麵包魂。 麵包店 經過小巷人家路徑,坐上公車抵達直島南方的博物館區,從上一篇提過的 地中美術館 建築物後,接下來看看展館裡的三位藝術家,Claude Monet克勞德·莫內、James Turrell 詹姆斯·特瑞爾、Walter De Maria 瓦爾特·德馬里亞。 巷道 先到了Claude Monet 的展間等著排隊入場,看著離開展間的人將白色的市內鞋脫下,或許這也是個好方法可以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夠入場,前方穿過半掩的隔間後,潔淨的白色砂牆和佈滿 700,000個兩公分長的大理石小方塊地板,三面牆上放著五幅同屬巴黎橘園那一系列的巨幅睡蓮作品,畫家在晚年患病時還不斷地創作出由不同光感中所碰撞出的細膩色彩美感,讓不管是否熟識莫內畫家作品的人,都仍可在這裡靜靜地感受著展間裡自然光下灑進來的睡蓮作品,雖然是捕捉那順間記憶的印象派代表大師,卻永久收藏在我的記憶裡。 睡蓮展間 鋪上的大理石 展間的斜對面則是James Turrell 的三件作品,推薦的觀看順序為 Afrum, Pale Blue、Open Sky、Open Field,擅長以光作為藝術表現的 James Turrell 透過光線反射在空間的形狀,讓人有種可以碰到、走進、籠罩沒有實體的光線下,從早期作品 Afrum, Pale Blue 將光源反射出的像是具體浮空的方形物品,Open Sky 則是為了地中博物館所實地創作,運用了新的LED燈材質和氙燈將單一顏色的光擴大成沒有邊際的光源,尤其是當此光源套上了夜晚的天空時,將會延伸出不同的色彩。最後一間則是 Open Field,走上了階梯看著那挖空的空間佈滿著藍光,每走進一步以為就要碰到那具體的光環,在盡頭伸長了手卻什麼都碰不到,看著四周原來自己已沈浸在這藍色的深度中,更加感受到這光如夢似幻的變化,實際體驗這感知藝術的謎樣。 Open Field 最後一間則是Walter De Maria 瓦爾特·德馬里亞的巨幅作品,作為大地藝術的創始人跟直島似乎有些特別的契機,從2000年